第五百三十五章仁川登陆(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戊戌年二月二月初十日,驻扎于城的大兴军兵分两路,进击朝鲜。

第五军三万人以及三千民夫渡过鸭绿江,入义州沿定州、安州一线前进,准备收复平壤之后再分兵前往宁安道咸兴府,彻底断绝鞑子往建州方向逃窜的后路。

第六军、第十军以及大兴军东海舰队十万将士,则乘坐海军舰船从九连城出发,经西朝鲜湾进入汉江口即后世所称江华湾,与朝鲜水师会合。

此时的朝鲜水师以全罗道左右水使统帅的全罗道水师为主,他们共有五十艘龟船和两百多艘板屋船、剑船、猛船等大小船只。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龟船。

龟船形似乌龟,背上覆铁甲,故其名为龟船。它是最古老的铁甲船之一,是十六世纪朝鲜王朝为抵抗倭国丰臣秀吉的侵略而设计制造的,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曾立下过大功。

龟船结构轻巧、简易而坚固,船速快,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战舰。但因船身较低不适合远海航行,所以只能在沿海一带出没。

因鞑子没有水师,又是从辽东入境,一路烧杀掳掠也不需要后勤补给,朝鲜水师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一次战斗都没有参与,因此得以全部保存下来。

全罗道水师左右水使李文堂、金彦明从权正道口中得知他已代表朝鲜请求内附,并且已经得到汉王允许、发兵援救之后,竟然是万分欣喜。

此时的朝鲜,经历了前期的繁荣和中期的衰败,特别是壬辰倭乱和清军入侵被迫成为满清的属国之后,朝廷内部仍然党争不断,也没有人注重民生,百姓苦不堪言,情况与崇祯年间的大明相比起来也好不了多少。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满清鞑子竟然在这个时候大举入侵。在中原被大兴军撵得如同丧家之犬一样的鞑子,进了朝鲜却势如破竹,他们只用了四个月时间,就攻克了朝鲜八道中的北方五道——平安道、宁安道、黄海道、江原道以及京畿道,并且围困了汉城。

汉城是朝鲜王京,和大明的许多重要城池一样,它也有护城河和高大的城墙,而且还有各地败退至王京的四万朝军据城而守,鞑子一时之间也无法攻破,只得将汉城围困,然后分兵前往南方三道——忠清道、庆尚道和全罗道,准备先攻占朝鲜全境。

鞑子在朝鲜采用的战术与当初入关之后对付大明完全一样,据城坚守不降者,破城之后即行屠城,几座城池一屠下来,其它州府的军民大多吓得望风而逃,但也有不少人投了鞑子,成了鞑子的马前卒。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朝鲜,还真是和大明没有任何区别,不光是文化和制度,就连人心也没有丝毫相差。

此时围困王京的八万清军,竟然有六万是朝鲜降卒编成的绿营!而支撑着汉城内四万朝军坚守不降的,是明朝援军——虽然大明已经灭亡,明军早就已经不存在,但他们还是习惯将大兴军称为明军。

在危急关头,朝鲜唯一能够倚仗的,就是中国,无论是什么朝代。

对普通的朝鲜军民百姓来说,他们只知道自己是小国寡民,必须要供奉一个大国才能生存下去,至于要供奉哪个大国,就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

但在权正道、金自光、李文堂和金彦明这种高层官员和将领心中,他们考虑的却要更多一些。

现在已经不是奉哪个国家为宗主国的问题,满清鞑子摆明车马要将朝鲜亡国,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内附曾经的宗主国?无论如何,中国与朝鲜同根同源,朝鲜臣民融入中国并没有什么障碍。

因此他们从权正道口中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表现出来的是欣喜——以后再也不用受鞑子和倭国的气了!身后站着的是这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军队,谁敢欺辱他们?

现在汉王李来亨和他麾下大兴军的赫赫威名,已经随着来往的商船传扬到了东洋、南洋各国。

很顺利地,朝鲜水师被纳入大兴军海军麾下,经过和李文堂等朝鲜水师将领商议之后,吴子正决定率领大军在仁川登陆。

这和后世甲午战争之前袁世凯率领六营淮军子弟救援朝鲜时的选择、日俄战争中鬼子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的选择,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选择完全一样。

因为它更接近汉城,在此登陆救援汉城不但速度更快,而且更加出其不意。

汉王殿下的命令是要安全地将朝鲜国主李淏一家送到燕京去,但如果时间拖得久了,谁也不敢担保汉城还在朝军手上。

而且若是鞑子早早得了大兴军入朝来援的消息,他们就有两个选择:一是四散逃窜,二是孤注一掷强攻汉城,然后凭借坚城固守。

无论鞑子做哪一种选择,对大兴军都不利。因此大兴军不但要在离汉城最近的仁川登陆,而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汉城。

此时的仁川还不是韩国的第三大城市,它只是京畿道下属的一个县,仁川港也只是一个小码头而不是韩国第二大港,近十万人在此登陆,速度肯定快不起来。

朝鲜水师征集了仁川附近几十里内的渔船,再加上海军的小型舰船,足足用了三天三夜,才完成了这一次登陆行动。

当第十军最后一名士兵踏上仁川的土地的时候,最先登陆的海军陆战队将士、第六军将士已经全歼了前来阻击送死的鞑子原来京旗八营中的护军营。

护军营与前锋营是鞑子在京时是警卫宫禁的部队,鞑子皇帝外出时由两营扈从行营,它们的兵员不是只属于哪一旗,而是从八个旗当中选拔出来的弓马娴熟的旗兵,可以称得上八旗精锐之中的精锐。

但这支三千人的“精锐”甚至没能将大兴军前进的步伐延阻上半天!

鞑子已经成了惊弓之鸟,连福临也不例外。

他在接到大兴军十多万大军从仁川登陆的消息之后,便决定了继续逃窜。

哪怕现在驻扎于汉城城南的清军还有五万之众——虽然有一半多是朝鲜绿营,但这也是一股不小的战力。

可福临已经不敢再战。

他不怕死,他怕一旦战败成为大兴军的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