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是降?是战?还是走?(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李定国见王氏怕成这个样子,心里更显沮丧。

就算现在逃出昆明,难道大兴军会放任不管?傻子都知道李来亨志在夺鼎,他难道会让你继续打着皇帝太后的名头到处乱窜?

其实李定国心中此时也是一团乱麻,在他没有收到李元利这封劝降信之前,他已经打定了主意绝不投降,但是现在,他却又有了几分犹豫。

“……明之败亡,非仅败于军,亦败于政……大兴军急去旧治,更张新政,方得万民拥护……夫大厦已倾,固非将军独木能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吾尝闻将军仁义,军民敬仰,若兵戈起处,生灵涂炭,皆因将军之故也!”

李元利授意陈恭尹写的这封劝降信已经让李定国内心有了动摇,他觉得信中所说确实是有几分道理。云南就挨着川黔两省,大兴军施行新政,吏治清明、百姓爱戴,这些事情他早就知道,并非是李元利自吹自擂。

可让他背叛自己重新扶立起来的皇帝,以他的性格好象又做不出来这事。

“太后,如今就算想逃怕不好逃了!”李定国用低沉的声音说道,“李来亨写信来劝降,只要皇上退位,他会奉养太后及皇上终老,以奉明孝陵春秋祀事,而且绝不再追究前朝宗室,改姓埋名者也可复旧。”

明朝宗室子孙众多,最多时竟达数十万人,但经过农民军多番杀戮,清军入关之后,又以“恩养”为名诱杀了一批,剩下的已经没了多少。

顺治在燕京登基之时,便在《登极诏》中公开宣告:“前朝宗室首倡投诚、先来投顺、赴京朝见者,仍给禄养,以昭朝廷兴继之意。”

结果有些藩王宗室果然上当,争先恐后地跑去投靠清廷。顺治三年,清廷以“私匿印信”为借口,杀掉鲁王、荆王、衡王世子等十一人,顺治五年,又以各种借口杀掉周王、晋王、德王、潞王等人。

从顺治三年到顺治八年,短短五年间,清廷杀戮的明朝皇室,郡王以上有名有姓者就有五十多人。对于他们的家室也是全部诛杀,共杀掉了一万多人。

这还是在燕京内杀的,其他地方杀的更是不计其数。顺治三年清军入广州,杀故明藩王十五人于东校场,顺治七年又在惠州诱杀六王,而且连襁褓中的婴儿和嫁出去的妇女都不放过,牵连甚广,使得许多本来与皇室无关的姓朱的人都被迫改姓。

只有极少数地位不高甚至是贫穷的宗室子弟隐姓埋名,躲进杳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之中才躲过一劫。

既然都已经没剩下多少人了,李元利也乐得大方,反正这些人也翻不起什么大浪,而且也不用他出钱供养,和其他老百姓一样,该干啥干啥,该纳税纳税,自己养活自己。

“这是李来亨给臣写的信,请太后阅览。”李定国摸出那封劝降信双手奉上,王氏连忙伸手接了,一双手却抖个不停,显然心里已经怕到了极点。

好不容易将信看完,王氏心情稍微平复了些,只是仍然忐忑不安,她向李定国问道:“王爷,这李来亨会不会出尔反尔?”

“依臣看来当是不会,要不然他不会写这封信来劝降,直接让大军攻城便是。”

“那……那就降了吧?”王氏小声问道。

李定国却还是拿不定主意,“太后,要不先召众臣议一议再说?”

“王爷,我儿不做这个皇帝了,李来亨要做就给他!只要他不害我一家性命,降就降了!”

王氏是真的对这个“皇帝”和“太后”的称号没有一丝眷恋,要是让她自己选的话,她宁愿去做一个平民百姓,最起码不用整日里提心吊胆。

“太后,那臣这就去召众臣来议此事,有了结果再来启奏太后。”太后要降,但她还不能一言而决。

皇宫位于五华山上,也就是原来的秦王宫,李定国走到前面朝堂,命人去请众臣来议事。

大兴军逼近昆明,文武将官早就乱了分寸,现在一听李定国派人来唤,全都急急忙忙地赶到五华山来,李定国也不废话,直接就向众将官说了李元利劝降之事,然后才道:“如今大兴军大兵压境,诸位可有良策应对?是战是走是降,总得拿个章法出来。”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过了好一会,黔国公沐天波才道:“自迤西达缅甸,那里应该有粮草可供将士食用,万一大兴军追势稍缓,便可于大理暂歇,据两关之险可为对抗。”

平阳侯靳统武连忙附和道:“此法可行!”

“入缅必经永昌,王自奇盘踞此处,焉能让我等安然过境?只要稍作纠缠,追兵即至,到时又将如何?”此时已封为蜀王的刘文秀在数年前便当过大兴军的俘虏,现在却不想早早逃走,惹人笑话。

“就算顺利入缅,也是寄人篱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缅王不尊吾皇,又当如何?难道又起刀兵?更何况大兴军定会穷追不舍,两军之间迟早难免一战,不若固守昆明,死则死耳!”

提学道徐心箴、光禄寺卿黄复生却道:“殿下,大兴军已坐拥数省富庶之地,兵强马壮,不可抗衡,且同为汉家儿郎,下官以为降之未尝不可!”

广昌侯高文贵出列奏道:“殿下,人言大兴军战力强横,我等却非亲眼所见,若真是如此厉害,当年也不会被鞑子撵得如同丧家之犬!末将愿领兵出战,阻敌于昆明城外!”

怀仁侯吴子圣也道:“末将亦愿领兵出战!”

“就算胜得一仗两仗又有何用?总不能将数十万大兴军尽数歼灭!此非长久之计!”卫国公胡一青拱手道,“殿下,末将以为徐大人和黄大人所言甚是,同为汉家儿郎,降之共抗鞑虏,有何不可?”

提督刘之扶出列道:“末将附议!如今皇上不能亲政,太后不能临朝,且无子嗣,国祚已名存实亡!殿下,末将以为当降!”

“不降,就算敌不过大兴军,往缅甸、安南走便是。”

“我数万大军不战而降,简直是笑话!”

一时之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朝堂之上乱成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