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南中半策(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3章南中半策约公元前两百年时,地处中东的大夏国在集市上出现了一种来自东方的布料。

此布料洁白柔韧,耐水湿,汗渍不败,对于气候炎热的大夏来说是绝佳的夏衣布料,一时间备受追捧。

公元前139年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跋涉至此,看到这玩意儿倍感眼熟,这不是我大汉产的賨布吗?怎么跑这儿来了?

由此古身毒道进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视野,为了让这条商路由官方控制,武帝由此与西南夷等部落开启了长达十年的战争。

但正所谓钱帛动人心,即使武帝大军在当地斩首数十万,夷人头领也依然拼死抵抗誓要把控商道所有权。

直至公元69年哀牢人举族归降东汉,这条起蜀中、过缅甸、经印度、至大夏的商道才彻底打通。

但好景并不长,汉末诸侯并起战乱频发,西南夷人也趁机重新夺取了古身毒道的控制权。

而丞相兵出南中,平的也不仅仅是南中大姓之乱,更是为了平古身毒道之乱。

“财帛动人心……”众人咀嚼着光幕的这句话。

孝武皇帝无人不知,说一句武功盖世并不过分,但大军尽出戮数十万亦不能慑服南夷。

“这财帛能使人悍不畏死?”张飞实在是想不明白。

关赵两将军也面面相觑,如此舍生忘死的夷人不是最可怕的对手,但一定是最讨厌的对手。

而庞统则是一眼就瞧了出来,深深看了眼孔明,道:

“锦官之设,亦为南中之谋,深谋远虑之策也。”

庞统不相信会有什么歪打正着,以孔明之才,必然谋划已久。

经商的糜竺则也明白了几分:

“蜀锦若能远销异域换取珍宝,其获利能上百倍。”

“设锦官而控蜀锦,控商道之夷越,其人莫不求于军师也。”

南中叛乱结束之后首要面临的便是治理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丞相那是相当的精打细算:

治理上突出一个自治,务求“不运粮,不留兵。南人治南。”

其实说白了还是为了省钱。

甚至丞相在来的时候就提前计划好了这一切,平叛时候的副手李恢便是地地道道的南中人。

战事结束后李恢获得了足够的威望,顺势便成为了建宁太守,

而整个东汉末年大环境下还有一个必须执行的政策便是抑豪强,在这上面丞相玩儿了一手漂亮的借鸡生蛋。

当时南中汉夷杂居,夷人好勇斗狠使不服管教,丞相便劝南中豪强出金银聘贪财的夷人作为部曲。

并承诺如果夷人征用的够多还能获得可以继承的官职。

而这些被大量聘用的夷人部曲最终被丞相调往蜀中,择其优者成立了无当飞军。

而随后将当地一些老弱病残的夷人还给当地大姓。

丞相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儿,一毛不拔反而还组建了一支名传天下的劲卒。

当时在武侯祠听光幕介绍尽忠战死的张巍和无当飞军的时候,刘备既感动又愧疚。

但是如今听光幕介绍了无当飞军的来源,刘备只感觉心情复杂。

千方百计只为了蜀中不要增加财赋压力。

万般手段只为了增强季汉的军事力量。

“倘若夷陵我没有一意孤行……”这便是刘备的念头。

孔明大笑:“光幕此前不是也说吗,如若没有糜芳之叛。”

“关将军已攻入许都矣,何至于后面横生如此枝节?”

众人大笑,糜仲有点不好意思,同时心底给自己弟弟选好了新去处:

张将军的临沮军营!

而如此诸般手段,便忍不住让人怀疑:这南中豪强竟如此菩萨心肠?

但南中豪强呵呵一笑:跟着丞相,我们赚的可比以前还要多!

捆绑利益这个手段永远都是屡试不爽。

将蜀锦收归官营的丞相在南中可谓是横着走。

本地豪强赖以生存的便是古身毒道,而蜀锦蜀布俱是古身毒道最受欢迎的东西。

因而丞相的南征同样也是用一把手的身份,为蜀中织物的外销做好了利益分配体系。

如此南中既定,甚至还捎带完成了隆中对中的“利尽南海”这个战略:

沿着古身毒道到达缅甸之后,往东南方向便是亚洲的中南半岛,蜀汉织物在这里相当好卖。

“如此算来,孔明你南中之行不过半年。”

“既平南中,又治南中,再开商路,还组飞军。”

庞统掐着手指算了一下只觉得离谱:

明明南中时候大家都差不多的啊……

“不过是庙算之胜罢了。”孔明倒不自傲:

“依时间算来,南中已叛三年,叛贼自满而无所得,那诸葛丞相日日思量,南中一战而下反是理所应当。”

庞统不置可否,反正易地而处他觉得自己可做不到。

而从古身毒道的角度来重看季汉史料,便能找到一条很有意思的记录。

霍弋传记载:时永昌夷獠恃险不宾……偏军讨之……破坏邑落,郡界宁静。

如果单看史料记载只会觉得霍弋是吃饱撑的,讨伐完不臣之后还要大张旗鼓的把人家寨子拆了?

不仅拆了还要记于史册,仿佛是功劳一般。

但如果从古身毒道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拆了寨子还真是功劳。

因为霍弋领太守的永昌郡,就在古身毒道这条商道上!

所以这伙夷獠实际是想在商道上玩儿私设关卡收费的那一套。

而霍弋的永昌太守其中一个职责便是要维护这条商道的通畅,于是火速剿灭,并毁其邑落,这便是完整的一件功劳。

可以说在利益捆绑上丞相已经做到了极致,能想的能做的面面俱到,但即便如此在北伐时南中依然叛乱不绝,为什么?

其实将这些叛乱者的名字列一下便清楚,几乎全都是南夷,一个汉姓的叛乱者都没有。

真相于是便显而易见:面对丞相端出来的古身毒道这块大蛋糕,南中汉人默契的将南夷排挤了出去。

这便是丞相“南人治南”的一个弊端:南中的汉姓和南夷,你只能选一个。

“甘瓜苦蒂,物无全美。”刘备摇摇头:

“治理一地之策,何须求全责备?”

庞统同样也理解:

“以南中汉姓治南中,至少南中仍为汉地。倘以南夷治南中……”

“可是……”马良觉得这个丞相一定会做点什么。

“光幕此前也说,有将丞相奉为祖先一千六百年之久的,而且还守护国门。”

“丞相治理南中之策,定然还没有结束!”

马良信誓旦旦。

实在抱歉,欠了两千字,一定尽快补上。

26个小时没睡觉了,我得去缓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