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专治各种不服(1 / 1)

五代十国往事 南无臭蛋 1022 字 10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专治各种不服李嗣源弱宣称入主洛阳,在亲信安重诲等人竭忠尽智的辅佐下,仅用了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对内对外,或威或恩,或阴谋或阳谋,基本控制住了局面。特别是通过对汴州、滑州、芦台军等叛军的处理手段上,不难看出,明君圣主的明宗皇帝李嗣源,绝对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老虎不发威,别当是病猫。李嗣源雄才大略,他胸怀鸿鹄之志,不甘做“洛阳刺史”,不愿意看到帝国的四分五裂,他的志向是要完成帝国的统一大业,真正恢复盛唐时的景象,把延续唐祚付诸实践,而不仅仅是当做政治口号。他最重要的亲信安重诲,也是这种态度,他对藩镇割据、小国林立的现状痛心疾首,以统一全国为己任。也正因如此,安重诲才深得李嗣源宠信。在完全最高权力平稳过渡的同时,安重诲也在忙于一项重要工作——削藩。削藩历来都是一项艰苦而危险的,而一旦成功,收获也是非常可观的。为了实现大唐的中兴,安重诲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此,走上了削藩的不归路。自朱温篡唐建梁,开启“五代”以来,本书一直以中原王朝主线,穿插简述其他政治势力,后文也将秉承。李嗣源称帝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因各此前各割据势力出于快速成长期,在其政权奠基者的带领下闷声发大财,与中原王朝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较为独立。而李嗣源称帝前后,各割据势力基本进入到了成熟稳定期,又因李嗣源是弱宣称,从而对藩属关系提出了质疑,有意挑战中央权威,所以这段时期是“十国”正式成立的高峰期,南吴、南楚、南平、后蜀、吴越。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割据势力的奠基者相继去世,内部开启了“二代治国”模式。而这些二代羔子们,很少能超越父兄,败家子居多,例如前文王宗衍。因此,我们将以李嗣源朝廷的削藩运动为契机,分别回溯各支线。1,荆南李存勖伐蜀之前,荆南高季昌去洛阳朝觐。期间,李存勖说自己打算统一天下,而如今不臣服于中原的,只有前蜀和淮南,我打算先灭淮南、再前蜀,你看如何?高季昌则力劝李存勖先灭前蜀,再图淮南。并且还信誓旦旦地向李存勖表示,如果王师伐蜀,荆南原做急先锋,助力伐蜀!前文详述过,首先,高季昌认为蜀地崇山峻岭,且经王建、王宗衍经营三十余年,肯定难以攻下,如果李存勖伐蜀,势必会陷入战争泥沼,严重损耗国力,如此一来,也就无法对荆南构成威胁了;其次,如果李存勖真要伐蜀,荆南就能狐假虎威,攻取夔、忠、万等被前蜀占领的原荆南属地,即所谓的为李存勖当急先锋。随后,李存勖给高季昌加官进爵,加封南平王、兼尚书令。高季昌冷冷一笑,对大谋士梁震说道:“他这是怕我跟前蜀联合罢了。”不久之后,李存勖伐蜀的消息传来,高季昌忍不住“哈哈”大笑,无比得意地对左右说道:“我是骗李存勖的,没想到他竟然真的上当啦!”在伐蜀战争中,主力部队是李继岌、郭崇韬率领的后唐伐蜀远征军,绕道凤翔南下入蜀;另一支则是由高季昌挂帅,李存勖诏令他出兵攻打夔、忠、万、归、峡五州,并同意将这些地盘划拨给荆南。这完全是高季昌的如意算盘嘛!高季昌早就想收复夔、忠、万等州,也曾出兵武力征讨过,但被前蜀大将张武分分钟教他重新做人,荆南的“无敌舰队”败得一塌糊涂,从此不敢招惹前蜀。如今,高季昌忽悠着李存勖大举伐蜀,为自己吸引火力,荆南就能狐假虎威收复这些地盘,然后李存勖的主力部队陷入两川战争泥潭无法脱身,荆南从此壮大……高季昌做梦都能笑出猪叫。然而现实情况却与高季昌的剧本截然相反,让高季昌始料未及:伐蜀大军只战三泉,随后一路传檄而定,几乎兵不血刃,前蜀直接投降,耗时不到两个月;而他的部队却又被张武重新教做人,大败而归。在这场灭国之战中,前蜀唯一一场胜利,就是来自东南部战场,张武将荆南的“无敌舰队”几乎全歼,荆南伐蜀部队总司令——高从诲狼狈逃回。前蜀大将张武早就对荆南有所防备,发明了着名的“锁峡”战术,其实也是很常见的一种套路,即在长江里埋设大量巨大的铁链,两端在两岸隐藏,使用大绞盘控制,一旦水面舰只进入埋伏区域,两岸的士兵立刻转动绞盘,铁链从江底升起,使得舰只进退不得,然后两岸伏兵万箭齐发、矢石齐下。荆南高季昌之前已经吃过“锁峡”的亏了,不过他记吃不记打,再次被套路。在前蜀大元帅王宗弼宣布投降后,张武才向李继岌提出投降,“我降唐不降荆南,否则不如让我死。”于是,夔、忠、万等州就回归了后唐版图。当前蜀灭亡的消息传到荆南的时候,高季昌正在吃饭,如闻晴天霹雳,当场就愣住了,连手里的筷子掉到地上都不知道。高季昌神情恍惚了大半天,才逐渐缓过神来,震惊、后悔、恐惧……高季昌深受打击,叹息道:“哎!这是我的错啊!我还以为成功骗了李存勖,哪儿想到竟然是把自己的命交到了李存勖手中!”史籍记载高季昌原话是“是老夫之过也!倒持太阿,授人以柄,奈何?”后半句没争议,就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的意思。争议的关键点是前半句,“老夫之过也”,这个“过”到底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