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小试牛刀(3000)(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桓温、袁乔、周抚等人相继离开,成都只剩被收编的三千降卒驻防。

桓熙将这三千降卒一分为二,分别交由朱序、邓遐统御。

朱、邓二人皆非泛泛之辈,邓遐自是气盖一时的勇将,而朱序世出将门,武略更胜其父朱焘。

二人上任不久,各施手段,抚纳降卒,深得军心。

桓熙叮嘱朱、邓二人,不可放松警惕。

如今成都空虚,他料定此前远遁的范贲、隗文、邓定等人必会去而复返,来攻成都。

伐蜀之战,将桓熙的远见卓识展现得淋漓尽致,邓、朱二人也深信桓熙的判断,整日操练将士,不敢有丝毫懈怠。

而事情也正如桓熙的预料,桓温去后不久,范贲、隗文、邓定等人卷土重来,率众万人,向成都逼近成都。

远在彭模的益州刺史周抚得知消息,大为惊恐,他倒不是害怕叛军,而是桓熙此时身在成都。

在地震之后,成都城墙多有坍塌,如今还在修缮,而城中仅有三千降卒。

成都即使丢了,将来也能再夺回来,但周抚却不能不顾及桓熙的安危。

此前桓温伐蜀,拢共也只带了一万精兵。

将士们想念家人,日夜思归,自然不可能让他们久在益州。

如今的益州守军,几乎都是以降卒为主,而彭模守军也只有数千人。

周抚一面向成都去信,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为由,劝说桓熙暂且离开。

同时亲领彭模守军驰往成都,不顾将士疲惫,一路强行军,又传令各地守将前往救援。

实际上,不等周抚的命令送达,各地守将就已经出兵,谁也不愿意放过在桓熙面前表忠的机会。

哪怕与成都相距甚远,明显赶不及,但也至少要把态度亮出来。

桓熙并没有听从周抚的劝谏,弃城而走。

他好不容易通过救灾收揽了成都民心,如今要是抛弃百姓,此前的努力尽数付诸东流。

然而,城墙在地震中塌陷,缺口至今尚未堵住,而且民众多在城外的棚户区,这注定桓熙不能借助城池,固守待援。

犹豫再三,桓熙决定率军出城,迎战叛军。

战前,桓熙打开成都府库,重赏三军,激励士气。

两军对阵,众人屏息以待,战场上,只有马儿在嘶鸣。

桓熙骑在马背上,目视对方军容,回头问道:

“谁能为我斩将立威。”

朱序正欲请命,却被邓遐抢了先:

“末将愿为主公出战!”

桓熙之所以要与对方斗将,就是因为他麾下有邓遐这员猛将。

如今邓遐主动求战,桓熙当即派人前往叛军阵前,喊话道:

“士卒有何罪过,非得血流成河,不如各遣勇士,阵前斗将,若败,我家将军愿意引军而走,让出成都。”

范贲等人面面相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同意了桓熙阵前斗将的邀请。

说到底,叛军虽然人数要多于成都守军,但他们此前被桓温击败,军中士气低落,同时,这些叛军之中,有大部分都是新招的人马,战斗力属实堪忧。

在激昂的鼓点声中,邓遐领了十骑,越众而出。

这十名骑从是为他压阵之人,若是邓遐不敌,他们就得拼死将邓遐救回来。

若是敌方以多欺少,骑从们必须上前助战。

邓遐立马在敌军阵前,大喝道:

“我乃陈郡邓遐,谁来与我决一死战!”

不多时,敌阵之中,一员将领领了十余骑,策马而出。

“我来杀你!”

敌将大喊一声,随即与邓遐骑马缠斗。

此人敢于应战,自然是叛军之中的一员猛将,否则范贲等人也不会许他出战。

然而相比较邓遐还是差了许多,二人在马上斗了数十合,敌将渐渐落了下风,随他出阵的骑卒赶忙救援,却被邓遐的骑从所阻。

邓遐越战越勇,敌将惊惧,调转马头就要逃走,却被邓遐看到了破绽,趁此机会,一槊将他斩落马下。

晋军见状无不振臂欢呼,士气高涨,而叛军一时间阵脚大乱,军心动摇。

范贲见状,赶忙回军退走,桓熙见机不可失,也没了此前不忍将士们血流成河的菩萨心肠,当即下令追击,一连追出数里,桓熙担心阵型散乱,前方有埋伏,这才下令停止追击。

只是桓熙军中以步卒为主,双方都是两条腿跑路,叛军丢盔弃甲,轻装而逃,晋军又怎么追赶得上,自然也没有对叛军造成多少杀伤,反倒是缴获了不少甲械。

回到军营,桓熙集结麾下骑兵,共计三百人,而且都是些没有长途奔袭能力的单马骑卒。

桓熙将这三百骑兵尽数交由邓遐统率,而邓遐的部众则由桓熙亲领。

他吩咐道:

“明日叛军必然复来,战时,你领骑兵埋伏于后方,待两军鏖战之际,见得军令,即率三百骑兵直冲叛军帅旗所在。”

邓遐并非胆怯之辈,他朗声应道:

“末将必为主公取贼将首级。”

桓熙叮嘱道:

“未见军令,即使形势再怎么危急,也不许擅自行动。”

“诺!”

翌日,叛军重整旗鼓之后,果然去而复返。

只是这一次,无论桓熙怎么说,对方都不愿再与他斗将。

此前邓遐在两军阵前斩杀叛军大将,着实给人吓破了胆。

这一次,叛军摆开阵仗,欲与桓熙会战。

不过桓熙早有准备,邓遐那三百骑兵,就是他用来决定胜负的后手。

这一战,打得极为艰难,叛军势众而士气低落,而晋军因为桓熙重赏将士,以及昨日邓遐先声夺人,斩将立威,虽然人少,但士气高昂。

此情此景,像极了此前的笮桥之战。

而战斗一开始,也的确不利于晋军,叛军占据人数优势,率先发起猛烈的攻势。

好在有了此前笮桥之战的经验,桓熙知道对方也就这三板斧,因而并不惊慌。

朱序作为前部拼死奋战,但奈何寡不敌众,开始向后撤退,一直退到桓熙的中军附近,才稳住了阵脚。

桓熙见叛军阵线拉长,首尾不能相顾,意识到战机已经出现,立即命人擂鼓挥旗,示意邓遐出击。

埋伏在后方的邓遐看见令旗挥舞,谨记昨日桓熙的桓温,带着三百骑卒杀出,绕过叛军前部,直冲后方的帅旗而去。

范贲为成汉丞相,亦是叛军之主,他见邓遐在乱军之中朝自己杀来,不禁想起对方昨日之勇,赶忙下令拦截。

只是叛军之中,同样缺少骑卒,甚至还不如晋军,仅一二百骑。

他们完全拦不住邓遐领头的三百晋骑,只见邓遐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没有人能够阻拦他杀向叛军帅旗。

范贲望见邓遐浑身浴血,面目狰狞,宛若一尊杀神朝自己策马而来,已然吓破了胆,只得调转马头,弃军而走。

他这一跑,叛军士气瞬间跌至谷底,主将都逃了,谁还愿意再战,任凭隗文、邓定等人如何呼喊,试图阻止,然而,一场更胜昨日的溃败,终究是爆发在成都城外。

桓熙当即下令全军掩杀,一场追逐战从白天打到傍晚。

叛军大败,范贲、隗文、邓定等人被俘,桓熙将他们尽数处斩,头颅悬于成都城楼,降臣之乱,就此平定。

当各路援军抵达成都之时,最先看到的,便是悬挂在城楼上的叛贼首级。

桓熙将各军主将迎入成都,置酒款待,以示感谢。

虽然这些援军没能帮得上忙,但这份情谊必须记着。

周抚在席间对桓熙大加夸赞,众人也纷纷附和,人群之中,征西督护、振威将军萧敬文举杯为贺。

萧敬文也是追随桓温伐蜀的将领之一,原时空中,他攻杀征虏将军杨谦,占据涪城,又得巴西,通于汉中,自号益州牧,割据一方,直到五年后,才被桓温派遣周抚、司马勋领兵平定。

但此一时,彼一时,萧敬文反叛,是趁范贲等人攻占成都,成汉复国,周抚无力镇压的时机。

如今范贲等人已经授首,汉中有袁乔,彭模有周抚,成都又有桓熙,萧敬文身处夹缝之中,又怎敢生出反叛之心。

而此人罪恶尚未彰显,萧敬文作为有功之臣,自然不能无罪而诛,桓熙纵使知道此人心怀鬼胎,倒也只能与他虚与委蛇。

作为此战的最大功臣,邓遐受到重赏,桓熙上表朝廷,为参战的诸将请功。

不仅邓遐,朱序,就连郗超也因为救灾以及管理后勤,桓熙同样为他求取爵位。

既然蜀中内乱已定,成都没有了危险,次日,益州诸军各回本镇,桓熙与诸将一一惜别,哪怕面对萧敬文,那也是眷念不舍的模样。

成都之战,是桓熙真正意义上指挥的第一场战斗,尽管只是依靠邓遐之勇取胜,但终究是以少胜多,在桓温麾下将佐之间,进一步增加了自己的威望。

周抚回到彭模,当即以益州刺史的身份为桓熙表功。

桓熙对此倒是不以为意,作为桓温的嫡长子,对于他来说,官爵并不重要。

如今降臣之乱已经平定,桓熙所要考虑的,则是如何振兴益州。

经历过成汉的暴政,如今益州疲惫,民生凋零。

桓熙以长史的身份主政益州,这也将是他所要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