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水师都督(二)(1 / 1)

神都锦绣 钟山布衣 929 字 10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绿袍官员领命出城之时,冯宝正与人饮宴中,当然,那是“出游”最后一次酒宴了,因为他已下令,明日一早回城。

只是令冯宝没有想到的是,就在酒宴堪堪结束之际,亲兵来报:“刺史差人前来拜访。”

冯宝本不喜欢与官员打交道,尤其是地方官府,可人家找上门,不见一面是说不过去的事,只能勉为其难地见一见了。

不见还好,一见之下,才知道果然有事发生,而且事态之“严重”,远超“泉州”所遇。

冯宝那可是真正带过兵打过仗的将领,自然深知一千全甲骑兵意味着什么?此军力在野外,只要不攻城,对于武备松弛的南方来说,是无敌的存在,可问题在于,他们从哪儿冒出来的呢?

再有,“广州刺史”为何专程让人通知自己这件事呢?冯宝百思不得其解。直至次日一早,连夜回城的冯宝见到“刺史”李仁后,方才明白个中因由。

原来这位“广州刺史”,本是“婺州长史”,曾跟随崔义玄领兵参与“睦州平叛”,战后叙功得以升迁,加之朝中有人,这些年官运亨通,升至“广州长史”。

前两年,上一任“刺史”因收受财物、美女被人告发,惹得皇帝大怒,以至罢官。李仁幸运的就地接任“刺史”一职,成为当地最高军政长官。

因为相识且有过接触,甚至还发生过小许“因公矛盾”,所以李仁是不打算见冯宝的,可是他亲眼见识过“卫岗乡”出来的那些骑兵战力,再加上从“朝廷邸报”中得知冯宝出征西域的事情,因此,方才动了请其过府请教军略的心思。

冯宝那马大哈的性子,哪里还记得当年的矛盾,简单叙旧之后,便问起了眼下情形,在得知一夜功夫,对方千人骑兵队推进四十里,眼下距离“广州城”不足八十里时,他不觉微微皱起眉头。

一支来历不明的军队,连夜突进,那是要做什么呢?冯宝不用想也知道,对方举动不外“突袭”和“威慑”两种意图,毕竟对骑兵来说,“攻城”不现实。

如果换在过去,冯宝根本不会在乎,可经历过“泉州动乱”事后,他意识到,往往看似不可能的事,如果一旦发生,后果难以想象。所以,他将“泉州”发生的事情如实说出,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说起来,李仁也是上过战场的官员,对于战争的残酷,算是深有体会,因此,他可不想自己治下发生战事。然现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不得不提早准备而已。

考虑到城外百姓的安危,李仁最终决定,派官员出城,主持疏散隐蔽百姓事宜;同时派出两千兵马,东出十里,安营扎寨,以扼守要道,真要是发生战事,拖延一天即可退守入城,目的就一个,给疏散百姓赢得时间。

冯宝无意干涉地方事务,故没有参与具体安排的商议,而是寻一借口离去。

回到“馆驿”,冯宝立刻布置“撤离广州”的事宜,这一次,他不想“多管闲事”了,只要战事一起,他准备第一个“跑路”,反正他知道,以今日之强盛大唐,即便发生叛乱这种事情,也一定能够很快平息。而他自己并不属于地方官员,无“守土之责”,即使“跑了”,也没人能够指责什么。

做准备是一回事,真正行动是另外一回事!冯宝经过考虑之后,命方九与罗盛二人,携带“望远镜”前去探查那一支军队的详情,并且明确下了死命令——打探不出什么不要紧,人一定要活着回来。

方九、罗盛倒是并不太在意冯宝的那道命令,在他们看来,有“望远镜”这么一件“宝物”在手,探查“敌军”动向,简直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望远镜”固然是超越时代的物品,但却不是唯一的。

正是由于心中一点准备没有,方九和罗盛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两个人的一举一动,被别人提前给发现了,而且还做了有针对性的部署……

城东二十余里,毗邻官道处,有一长满各种植物的山丘,那是一处绝佳的观察点,方九他们先用“望远镜”仔细察看以后,确认无任何异常,才拴好马匹,轻身步行而上。

可是他们俩怎么也想不到,刚走上山丘顶部,还没来得及喘两口气,五名身材高大,披甲执刀之人便围了上来。

围上来的五名甲兵没有带头盔,当然能够看到面容,无一不是神色冷峻,目露精光之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