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汶水经三道二县,成都展锦秀盛世(1 / 1)

三国骁雄韩遂 姚戎 2047 字 11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宴后回到客宿木屋,韩遂暗想:“以西羌当前的部落林立的局面,很难做成大的贸易,只有适当兼并成几个大的部落,才能形成一次一万匹马、二十万只羊之类的贸易。

东扈和杨兴可能不曾想到,按此策划发展下去,将来的西羌局面可能是白马羌、烧当羌、发羌三强争霸。如果真是这样,今日之会议可惜无人知晓,否则要记入史册了。

将来韩家可在烧当羌与发羌之间、发羌与白马羌之间买地,加上烧当羌与白马羌之间的这块土地,势如三柱插在各方中间,使之各自安好,少动兵戈,多做贸易。

发羌与白马羌之间隔着赐支河曲的大弯段和积石山,发生冲突的可能暂时没有,可推后买地计划。”

为解决从成都到临洮的运输马匹不足,韩遂支付白马羌王杨兴二百万钱,杨兴派中军一名千骑长杨积带二名羌兵和一千匹马随同。

告别白马羌王和众将,五月中,韩遂带着韩单、韩嘉、东起、张海、十名韩家部曲、四百五十匹马,以及杨积、十名羌兵、一千匹马,向蜀郡湔氐道进发。

到达汶水(岷江),发现只能租到小船,无法行大船,而且水路只能分段乘船,与想象中大相径庭,众人只得骑马前行。

山路时而平整时而崎岖,沿途沟壑交错,断崖灌木丛生,水上惊涛拍岸,谷中奇岩怪石。偶遇恶风,啸翻壁石走砂。

经蜀郡湔氐道、到达蚕陵县,入住杜记客栈。

客栈店主介绍道:“蚕陵县乃古蜀王蚕丛的王城。古蜀王柏灌、鱼凫的王城在广汉郡郡府雒县,古蜀王杜宇的王城在郫县,开明蜀王的王城在成都县。蜀,野蚕也。蚕丛教民蚕桑,乃蚕神也。”

蚕陵县县城位于山顶一块平地,有矮墙围绕,街市繁华、滨临汶水,蜀地与西羌的贸易商队在此歇脚。

离开蚕陵县继续沿汶水向东南行,山路变得难走许多,好在白马羌千骑长杨积多次押送本部落商队来往,教大家如何走山路。

白马羌的食盐、铁器、陶器、漆器、衣物、布匹等都是通过此路在蜀地采办后运回大本营的,白马羌用马、牛、羊、皮等交换。白马羌喜经商。

汶水在蚕陵县折弯,从南北向变为东南向。一路到达汶江道歇脚,入住柳记客栈。汶水在此又一次折弯,从东南向变为西南向。

韩单指着周围道:“吾上次来成都,引弓门客东蜀郡向吾介绍蜀郡,蜀郡汶江道以北归益州蜀郡北部都尉管,辖湔氐道、蚕陵县、汶江道、广柔县、绵虒道三道二县。

蜀郡北部都尉曾用名蜀郡北部冉駹都尉和汶山郡,后改为蜀郡北部都尉。都尉治所在汶江道县府这个地方。”

韩遂道:“吾友董越族兄董卓几年前任过此职,原来就在此地,用完餐去街上转转。”汶江道是个小地方,众人没有新鲜发现。

离开汶江道,一路前行,到绵虒(sī)道县府入住杜记客栈。汶水在此折弯,从西南向变为南北向。

绵虒道县治所在汶水边的一大块平地,平地背依大山,汶水沿左边大山脚下流过。虒乃一种水下怪兽,似虎有角。

绵虒道石纽山乃传说中的大禹出生地,请当地人做向导,韩遂等去石纽山祭拜大禹。

绵虒人说石纽山乃五龙归位之地。大禹之父鲧(gǔn),有崇部落的首领,首创筑城郭。鲧的太祖就是黄帝。

洪水的泛滥,四岳向尧帝推荐鲧治水,舜巡以鲧围堵水患之法无效而流放鲧到东夷羽山。

鲧子禹娶妻涂山氏女娇,禹继命治水,吸取父之教训,变堵拦为疏导,历经十三年艰辛,疏通九水,除天下水患,继舜位为帝。

禹帝在扬州会稽郡第二次会盟时去世,葬在会稽。会稽之地因禹帝此次大会诸侯、计功封爵,取“会”“计”始名会稽。

一路上,众人总结,蚕陵以上,地势大体平易。蚕陵以下,河谷深狭,岸道险窄。至绵虒乃略开展,开始多农地。韩单道:“这一路也是古蜀王率子民向成都平原迁徙之路。”

到达都江堰,众人看到码头有许多商队、马匹和堆积的货物,非常热闹。西北商队有参狼羌、白马羌、钟羌、巩唐羌、陇西郡汉人等。东南的商队有从长江流域过来的,有从成都平原过来的。东南商队用船把货运到都江堰,西北商队把毛皮、马、牛、羊等沿汶水走陆路到此。交换后,西北商队把货驮到马背上运回西北,东南商队把货装船运回成都平原或长江流域。

韩单介绍道:“四百四十八年前,秦王命蜀守李冰修都江堰,开通绵虒道附近的玉垒山,分岷水流向成都平原,形成郫水和检水,两水分别自北和西绕城,在成都东南隅汇合。

郫水又称内江、府河,检水又称外江、流江、南河、锦江、清江、汶江、笮桥水。外江保灌溉,内江保成都。自此成都便可舶舟千里入长江。蜀郡﹑广汉郡又是金银器、漆器的造制地。

湔水出山之口有湔堰,湔堰乃后人仿都江堰也。湔堰下至犍为有白华津、皂里津、江首津、沙头津(东州头)、江南津。入犍为郡有汉安桥、玉津、东沮津。共七津。津者渡口也。”众人大致明白了都江成都平原的水系。

继续前行,过郫县郫城。韩单介绍道:“郫城北有蜀郡繁县、东有广汉郡新都县、南有蜀郡江原县,西南有临邛(qióng)城,又叫公孙述城,属蜀郡临邛县。

临邛城乃通往西南的贸易起点,通达益州越雋嶲郡、益州益州郡、益州永昌郡、西域南羌、西域西南诸国盘越国、身毒、南方掸国等。

成都城南尚有一个广都县,李冰在广都打出第一口盐井,后来蜀郡人在临邛打出的盐井更是名扬天下。据说巴郡的西充国也有许多盐井。”

韩遂道:“吾记得《史记·货殖列传》有记载,秦破赵,迁赵人卓氏、齐人程郑至临邛,用铁冶富。前汉朝司马相如妻卓文君就是这个赵人卓氏后裔。”这么一聊天,众人知道了成都及周边各县及方位。

六月初这一日,众人到达成都县县城北门。成都乃大汉西南要冲。北门外有木材码头,上游所伐之圆木顺水漂下,码头民夫从涛涛河水中把木头捞上岸,外来客喜站在北门桥上观看这惊险刺激的场景。

众人绕城到西门,又到南门。南门外为粮食码头,产自成都平原各县的稻米在这里储运分流到各地。

从南门绕到东门,东门外为货物集散区,东南沙头津乃杂货和丝锦码头。东门桥两岸最热闹,贾商云集,客栈、酒馆、店铺鳞次栉比。

韩遂商队在城东门外货仓区租了一大片专供商队歇息的马厩场,旁有客栈。十名韩家部曲、二名羌兵留守马匹和钱币等。

韩遂带着韩单、韩嘉、杨积、东起、张海乘船去丝锦码头观看询问丝绸和蜀锦市价后从东门进城,入住城内东区市场街的张记客栈。韩单上次来蜀地与张记客栈的东家初步商谈了蜀锦贸易。

次日,韩单喊来引弓门客东蜀郡和韩遂见了一面,韩遂夸奖彼支持韩单做的好。东蜀郡因身份不便,先行告退。

韩单带着众人开始游玩成都,顺便细致观看城内外布局。

城内大街小巷十分热闹。成都外城郭近方形,城正中有城中城,又称套城。益州州治所在套城东,称为太城,包括益州刺史府等。太城其形如龟,非方非圆,东西狭而南北长。

蜀郡郡治所和成都县府治所在套城西,又称为少城,包括蜀郡太守府、成都县县令府等。少城与太城紧靠,规模小于太城,并以大城西墉为东垣,即中间同用一墙。

成都外城墙内,东北为卫队兵营和大校场,西南、西北、东南也有各有一个守城兵营。

城西北为州郡官粮粮仓,有专用分水道从城西水道通达粮仓。城南有东西向水道穿城而过,水道与南城墙间为庶民区。水道以北其它区为士人住区。

太城和少城各九个门,共十八个门。

少城城南正门为宣明门,偏西南,宣明门门楼即著名的张仪楼。少城城南另有两个侧门,东南叫阳城门,西南叫市桥门,门外正对市桥。

太城北门有咸阳门,南门有江桥门。

郫水之上有长昇桥、永平桥、冲桥;检水之上有江桥、市桥、夷里桥、南渡桥(万里桥)。此七桥传为李冰所造,上应七星,故七桥也称七星桥,后桥又有增设。

成都外城郭正南门为直南门,有翁城,门外道通江桥,去广都县。东侧有南东门,通夷里桥。

夷里桥东侧为南渡桥,南渡桥附近为沙头津渡口码头。南西门为石牛门,门外道通市桥,去江原县和临邛县,内通少城的市桥门。

正西门为直西门,通冲桥,去郫县。西南门为军队出入门,通市桥。

东面为东北门和东南门,东南门通东门桥、货物集散区、闹市区、南渡桥、沙头津。东北门为城中军队和去出入门。

北面为东北门和西北门,分别对应长昇桥、永平桥。长昇桥通广汉郡新都县,永平桥通郫县。

城远出四大道,通衢,衢者四通八达也。

夷里桥亦曰笮桥,笮者竹索也,古蜀国有笮都夷。

夷里桥南岸大道东边有益州泮宫,女墙环绕。泮宫里书声朗朗,有数百诸生和讲学,相当于益州官办太学,益州人才济济,每年向朝廷和益州输送众多学者型官吏,响誉大汉。

夷里桥南岸大道西边有西城,古蜀国的锦官城也,城内织造的丝锦专供古蜀国王室,现已成私家丝绸和蜀锦织造区,城内外到处都是作坊和店铺。

锦工织锦濯锦布于流经成都这段检水中则鲜明,濯它水段中则不佳。故这一地带命曰“锦里”也,流经成都这段检水又称锦水、锦江。

锦官城西边又有车官城,为古蜀国驻军兵营,现其城内东西南北皆有军营、粮仓、垒,为益州屯兵大本营。车官城驻军与成都城中驻军形成掎角之势。

城北十里有晒壬桥,又称升仙桥,有送客观和古蜀国国王女儿的王女墓王女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