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邯郸之围(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张政想了想,道:“那我也不怕,这些强盗敢打我们,我们当然要打回去,我长大了也要当兵打强盗。”
  项少龙看他面无惧色,也是暗暗称奇,心想:“这张力一看就不是个勇武之人,孩子长在这样的贫民家庭却能有如此勇气,难道吕不韦和朱姬的基因就这么好,这孩子长在哪里都能出人头地?”
  项少龙一直认为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因为这能满足他的八卦心里。
  上流社会的花边新闻一直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如果秦始皇的生父没有异议,就是秦庄襄王子异,那历史岂不是太无趣了。可如果是吕不韦,那就不同了。看着高高在上的秦王被人绿了,而吕不韦最后也被秦始皇干掉了,屌丝们的八卦之火还不迅速被点燃?一个有作为的君王干死个权臣,历史上多了去了,没什么可唠的,可是儿子干掉老子,那就可以产生很多故事。
  虽然无论这秦始皇的生父是谁,都不影响他的历史地位,也与普通老百姓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可还是被人们谈论了两千多年,而且依然乐此不疲。
  秦始皇的生父之谜起源于司马迁的《史记》,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与《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记载。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认为秦始皇的生父是子异,而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又认为是吕不韦。其实,子异从来就没有怀疑过秦始皇不是自己的儿子,而王室也从来不曾拿秦始皇的血统问题做过文章。从吕不韦的角度来说,王室血统问题他避之唯恐不及,哪里还敢掺合其中。奇货可居是因为子异血统纯正,而扰乱王室血统只会让他大祸临头。
  可是,历史的真相与项少龙无关,只是单纯地觉得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会让历史变得更精彩。
  书归正传,项少龙想和这家人先结个善缘,混个脸熟,以后有时间再与之慢慢相处,不怕拿不下这个大粗腿。可现在发现这孩子确实有过人之处,就灵机一动,产生了新的想法。
  项少龙笑道:“那我这次岂不是耽误你打强盗了?我这就要去与乌氏牧场的人汇合,一起去打仗。既然你这么厉害,敢不敢和我一起去,看看这燕人经不经得起你打?”
  这小张政脖子一扬、胸脯一拔,道:“去就去,让你看看我的厉害!”
  张力在旁边喝道:“小孩子懂什么打仗,别在这儿胡说八道。”
  好不容易保住了这孩子,他居然自己还要往前冲,真是不知好歹。
  转头对项少龙道:“让恩公见笑了,小孩子没轻没重的,您别往心里去。”
  项少龙笑容温和,对张力道:“张家大哥,今天既然遇到了,也是咱们之间的缘分。我看这孩子资质不错,与其留在这里当个农夫,不如随我去搏个前程。我乌氏牧场兵强马壮,自然不用一个孩子冲锋陷阵,就让他在后方干点力所能及的事,主要是可以近距离了解一下战争。如今兵荒马乱,刀兵四起,哪里是乐土?无论谁胜谁负,到头来倒霉的还是老百姓。既然如此,不如随我去学文习武,将来也能做个人上人。”
  张力的两个儿子都死于战争,自然了解战争的残酷,不愿让这个儿子也去冒险。可是这个项少龙谈吐不凡,仪表堂堂,怎么看都是个有本事的人。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嫌弃贫贱之人,居然主动提出要提携这孩子,以后哪里还能遇到这种好事。这孩子的亲生父母应该不是普通人,可是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回来再找这个孩子,而且遥遥无期。现在,眼前就有个好机会,不抓住就太可惜了。最好孩子的亲生父母再也别出现,将来这孩子有了本事,自己老两口也就能跟着享福了。
  张力沉吟片刻,没有急着回答。
  小张政却急忙对张力道:“爹,我要和这位大叔去打仗。”
  张力心想:“这项少龙不可能是个大头兵,孩子跟着他,又不用冲到第一线,应该很安全。”
  于是就点头答应了。
  小张政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就随着项少龙离开了。
  可能是小孩子从家没离开过家,也不知道害怕,一路上显得很兴奋,对沿途所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问东问西。
  项少龙态度和蔼,有问必答,没有任何不耐烦,两个人的关系又拉近了不少。
  项少龙很快领着小张政来到了陶方约好的集合地。
  陶方见项少龙领来一个半大孩子,很是奇怪。项少龙也没多解释,只是说自己路上救下的一个孩子。此时战况紧急,陶方也没心情继续追问一个孩子的事,拉着项少龙开始商量下一步作战的计划。
  陶方带领的这群家将,一百多人都是由职业武士组成。虽然武艺有高有低,但都有功底,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比的。他们组在一起,倒是和特种部队很像,每个人都有不俗的战力。现在只要将他们捏合成一个整体,就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项少龙在特种部队虽然才两年,可是因为个人能力出众在第二年就成为一个特战小队的指挥官,带领着自己的特战小队所向披靡,无往不利。所以面对当前的情况,项少龙处理起来得心应手,成竹在胸。
  项少龙简单地提了几点自己的想法,陶方就惊为天人。
  这群人曾随着陶方走南闯北,经历过血与火的磨练,也形成了一些简单的联合杀敌战术,可是和项少龙的战法一比,却显得粗陋不堪。按照项少龙的做法,只需要简单的训练,让队员熟悉一下战术,立刻就能投入战斗。
  项少龙参考戚继光抗倭使用的鸳鸯阵和秦良玉的白杆兵的战斗技法,挑出适合此刻HD情况的部分,将长短兵器结合在一起,招式简单,杀伤力巨大,别说这些本身就有功夫的武士,就是普通的老百姓经过训练,也照样杀敌。
  陶方马上吩咐下去,按项少龙的要求准备兵器,让家将们抓紧时间合练。这些家将都有战斗经验,战术又简单,所以上手很快。
  项少龙只是有点儿遗憾,时间仓促,兵器并不是完全合手。虽说是长兵器,可还是觉得太短,不能完全发挥出鸳鸯阵的威力。这要是有时间真的打造几把标准的狼筅、镗钯,完全复原鸳鸯阵,不知道会是怎样的情景。
  项少龙自己对这场战争还真有点儿期待。大规模的冷兵器战争,他从来没经历过。特种部队的冷兵器更多是比普通刀剑还短的匕首。他苦练过刀术、剑术,长兵器虽然有所涉猎,可是实战经验就和没有一样。正要借着这次战争好好实战一下,也为以后上战场累积点儿经验。
  项少龙对着这些长兵器挑挑捡捡,都是普通士兵用的,真是太简陋了,没有一个能看得上眼。这要是有一把方天画戟,自己再顶盔掼甲,骑上高头大马,那就非得打开城门让自己出去冲杀一通,找找银戟温侯吕奉先的感觉。
  最后无奈,只好挑了一杆长枪。
  项少龙原来的苗刀就兼顾刀、枪的双重特点,所以他对枪的熟悉程度要比其它的长兵器高一些。
  他端详着自己手里的长枪,木杆铁头,往自己身边一戳,怎么看都显得有点儿短,感觉自己的气势也有点上不来,暗想:“这也不像个上将军啊?要不以后自己也量身定做一把长枪?”
  随后又挑了一把最强力的弓箭背在身上,给小张政挑了一把短剑,让他感受一下武器和锄头的区别。
  大战在即,时间紧,任务重。陶方和项少龙详细讨论了一下关于这支队伍的安排。
  陶方现在非常倚重项少龙,就觉得他脑子里的东西很多,自己应该多往出掏掏,说不定这次大战对自己来说还是个更大机遇。
  刀剑无眼,战争无情,不只赵人守得艰难,燕人同样攻得惨烈。
  陶方的这支队伍在战场上显得尤为突出,居然有守有攻,与燕人你来我往,并不是被动防御。杀敌多,伤亡少。随着战法的熟练,杀伤力的提高,陶方已经不安于老老实实防守了,出击的次数越来越多,他要借此机会建功立业。而大家看到这支队伍战术先进,战功显著,其它的乌府家将也逐渐向陶方靠拢,陶方到最后居然掌握了大部分乌府家将的指挥权。
  艰难地坚持了两个多月,赵国的援军终于赶到了。而燕人本就是强弩之末,援军一到,HD之围立解。燕人一溃千里,廉颇率军更是直接反攻到了燕国境内。
  HD之围一解,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放下了心头大石,长出了一口气。除了那些有亲人死于战争的人黯然神伤,默默舔着战争创口,像陶方这样的,就是属于从战争中获利的人了。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