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早登陆的帝国部队,陆战一旅已经在远东持续作战达一百一十天,期间仅有过短暂的几次休整,其余时间都是顶在第一线,同最强的敌人进行战斗。
因此大战结束,第一批次登陆的他们自然也要第一批回国去好好休息。
接到回国通知的陆战队员们,一个个都高兴坏了。按照上级的安排,他们将于下周一启程回国,只不过不是直接返回新大陆,而是要先前往本土一趟。
这次远东战役,新组建的陆战队首次在实战中亮相,就打出了自己的名气。
于是军方高层决定,让他们参加今年的阅兵式,这对于帝国的军队来说,是一种勋章所无法相提并论的荣誉。
而有关德拉贡的奖励,上头也终于是讨论出了结果。被惊动的老皇帝亲自拍了板,给与德拉贡破例提拔,允许他进入帝国中央军校“将军班”,毕业后授予其准将军衔、三等伯爵爵位。
此结果一出,在帝国军政两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少壮派自然是欢欣鼓舞,高呼“陛下圣明”。
贵族们则四处打听德拉贡的背景,以为此人不简单,甚至有人怀疑他是老皇帝的私生子。而那些政治嗅觉敏锐的人则眉头一皱,发觉事情并不简单。
老皇帝这一手,不光是成功拉拢了青年军人,还趁机敲打了一下元老院。
所以与其说德拉贡有什么背景,倒不如说是他赶上了好时候,皇帝正想怼元老院呢,他这边就把刀递上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老皇帝并不记得德拉贡这个人,而四年前那位吹过枕边风的宠妃,则在前年因为没吹好而失宠。
总之,德拉贡现在基本上已经是拿稳了“帝国最年轻将军”的头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势必会为他招来各路人马的崇拜和嫉妒。
不过在回国之前,德拉贡手边还有一些很关键的“事情”需要处理。
之前在奥菲镇的防卫战中,德拉贡率队突袭联邦军师团指挥部,意外俘获了一名来自东秦的军官。而这个家伙随后摇身一变,又成了帝国这边的军事观察员,就跟个战地记者一样,跟随独立团参加了之后的一系列战斗。
抛开第一次见面的过程不谈,德拉贡对这个自称叫“常威”的家伙印象还算不错,为人谦逊有礼、谈吐不俗,明显接受过良好的精英式教育。
如今仗打完了,这位的“使命”也宣告结束,准备启程回国。德拉贡受上级委托,将这个家伙“礼送”出境。
出发的当天,常威早早的就收拾好了自己的行囊。他也没带多少随身物品,连一个行军背囊都没有装满。
德拉贡安排了三辆吉普车和两辆轮式运兵车,一个排的士兵随行负责护送。毕竟如今的塔兰斯境内还不太平,依旧有很多土匪在四处流窜。
德拉贡和常威坐上同一辆车,望着身后渐渐远去的营地,常威感慨地说道。
“谢谢你,李上校,跟随贵军一同行动的这些天,鄙人受益良多。”
“别客气,你毕竟是友邦来的军事观察员嘛!”
听到德拉贡的话,常威笑了笑,他很清楚自己这个身份是怎么回事。
“说起来,李上校,你将来有没有打算,哪天回自己母亲的国度看看?”
“怎么!想策反我?”
“哈哈!怎么可能。我虽然的确很希望像你这样的军事奇才能够加入东秦的军队,但自知之明总是有的。我可是已经听说了,您马上就要当上将军了。”
“早着呢,等我从将军班出来,估摸着都得下半年了。”
“那就当我是提前祝贺你好了。”
有道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德拉贡对于自己晋升将衔这件事虽然表现的十分淡定,但内心也不是毫无波澜。
两人相视一笑,车里的气氛顿时变的轻松了许多。
很快车队开出城区,行驶在一片白雪茫茫的雪原之上,向沿海港区进发。沿途时不时经过一些破败的村镇,被积雪覆盖的断壁残垣,死寂中透漏着荒凉。
看着这些被摧毁的村镇,常威的眼神中不免有些伤感,还有少许的歉意。
战争爆发前,塔兰斯王国的人口有一千一百万,蓝宝石公国九百万。战后这两个国家一个剩八百万、一个剩下七百万。
两国失去的这些国民,有的是在战火中凋零,有的是为求生存逃往国外。死的人不得安息、活的人没有尊严!
而一众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均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护送车队顺利抵达海港。由于东秦王国目前尚未正式和复国的塔兰斯王国恢复外交关系,所以纳斯那边没有大使馆,只在港区这边设立了一个临时办事处。
战争时期,东秦向塔兰斯和蓝宝石双方各提供了数十万吨的粮食及药品,主要发放给在战火中失去家园的两国难民。
虽然东秦此举是为了阻止大量难民继续向本国涌入,但也的确救了不少人。
车队抵达时,办事处这边早有人等在大门口,德拉贡远远的就看到一位老者和几位中高级军官站在那里,几个人全都是一副望眼欲穿的样子。
显然常威的身份并不像他当初自我介绍的那样,是什么“无名小卒”。
车子停稳后,常威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然后和德拉贡一起下了车。对面见常威好端端从车里下来,一点儿也看不出遭过罪的样子,不由得松了口气。
常威拎起行囊,看了一眼前来迎接自己的人,这时脸上露出犹豫的表情,他回头看向德拉贡。
“李上校,临走前我必须要向你道一声歉,鄙人的真名……其实不叫常威。”
“早就发现啦!每次有人叫常威,你都会不自觉的迟疑一下,这演技还不够过关呐,伙计。”
“哈哈、那么就请允许我在最后,做一次真正的自我介绍吧。鄙人姓郑,真名郑海、字安德,很荣幸能够认识你。李上校,愿我们将来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