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解危(下)(1 / 1)

汉中祖 拾新 1731 字 2022-12-1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关于王楷所言益国豪强,正是其母族翁氏。

翁氏居于同寿光县靠近之吕乡,其祖上曾做过东平国相,今有子弟于郡县为官,比如王楷之三舅父翁锐,而今正担任益国功曹掾。

不同于翁氏,现今于郡县权力之稳固,王楷所在益国王氏,虽自王莽篡汉时期,即遣于益国扎根,成为地方豪强,但几十年来,早有破落之象。

其叔父王杰,这两年来,担任海曲县丞。乡地不稳后,王氏嫡系索性舍弃大部家业,南行徐州,以做安定。只留下一些旁支,继续住在老家。

鸡子不防于一个篮子,传承百年之世家大族,更知此道理。

事不宜迟,刘祈得王楷建言罢,他一面让李展,带着王楷两名识路之扈从,另有三位本部部从,骑马继续往前巡视,不断打探寿光城情况,向之汇报。

一面同王楷一道,亲往先行拜见翁氏。

另派两人,手持他印书,按流程向郡府通告,请求援助。

以时下,其手中无人,加上内心,实也对这群受蛊惑而受尽苦难之乱民,有少许恻隐之心。

故此,刘祈并无同数千包围县城之众,直接相抗之打算。

但同时,州郡平乱大军,迟迟未至。以县治寿光城,若是大部叛民坚持,断不可能长久这般围困。四五日守卫尚可,时间一久,若是再生变端,于他处事,大为不利。

行有一个时辰,感受着空气中,炙热之夏风,关于如何解决寿光城危困,刘祈在离开钜定湖外侧时,内心已有定计。

以这次往翁氏,并陆续拜见寿光乡地豪族,若能得豪族一些人手允诺,于他计谋实现,大有益处。

此事自不会瞒着王楷,毕竟需要王楷帮之多也!

而王楷本有心同刘祈交好,即闻计策后,迅速应下,丝毫不担心“卖舅”。

日中,以刘祈为首,一行人十多人,到达吕乡集市时,能看到本当繁忙的集市,门可罗雀。

家家户户,紧闭大门。

除了旱情缘故,更有这段时间内,民变影响。

于王楷引路下,刘祈未有停留,直往翁氏坞堡而去。

翁氏坞堡内,从两年前太平道动乱后,就已经储备了大量粮食,每逢郡县有风吹草动,翁氏族人拖家带口,即会迁于内,以避祸事,此亦为青州许多大户之常态。

临近后,刘祈昂首看去,发现翁氏坞堡,建立于悬崖一侧,另一侧,是沟壑相连,易守难攻。

其中只要有数百人守卫,就是十几倍敌人来犯,亦不惧也!

发现刘祈等人靠近,坞堡大门处的守卫,迅速警戒起来,将手中明晃晃之弩箭扬起,于烈日下,非常刺眼。

王楷与刘祈知会了一声,骑马上前,停留于几十丈外,高声道:“我乃伏平乡王楷,特来拜会舅翁!”

为了方便门楼上的人辨认,王楷早就斗笠取下。

他倒也不忧心门楼上之护从认不出,于之年幼时,便时常于翁氏生活,翁氏族人,亦或是仆从,多与之面熟。

大约过了二十息时间,门楼上晃动出了几道身影。

刘祈视线不错,依稀看得出为首者,乃是一富态男子。

正见之俯视外面,望向王楷后,高声道:“可是子正吾儿!”

王楷闻声,忙与马上,面朝门楼一礼,喜道:“正是楷也!楷向大人问好!”

知道翁氏坞堡严格,严禁外人入内,王楷随之补充道:“好叫大人知道,于我身后,乃是新到任之寿光令刘君。

刘君前番受东海郡江府君举为孝廉,又为名士陈琳夸赞,还同原我青州州府胡使君相交莫逆,其亦是大汉宗室之后……”

王楷即得晓刘祈身份,他故意这般道出,刘祈背后关系,也是为接下来向舅家寻求帮助,打下基础。

左右与刘祈初见面,刘祈于之印象不错,若能助之,正所谓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果然,一听刘祈之身份背景,门楼之上,迅速小声议论。

还是方才那出声之人,其抱拳道:“原来是刘县君当面,我等于刘县君闻名久也!

只是族内规定……”

刘祈此时已经下马上千,向门楼上回礼道:“想必阁下即为子正所言之翁公,请翁公放行,晚辈今日来此,诚有事关翁氏安危之事相商。

此行我与子正踏入即可,扈从便留于外面!”

刘祈如此识趣,翁尚也不愿得罪,爽朗一笑道:“善!来人,再为刘县君随行众人,送去吃食!”

待踏入坞堡后,翁尚亲来迎接。

其人年有五旬,体格宽大,精神抖擞,留有长髯,一双眼睛甚为深邃。

于刘祈之名,作为临近泰山郡临近之益国人,加上翁氏与琅琊、泰山郡,甚至远到东海郡,皆有贸易来往,故翁家人中,不少人都或多或少,听过“刘祈”之名。

外甥王楷告之,翁尚愿有些怀疑,是不是有人冒充,毕竟岁春时,以刘祈之部,斩杀大道昌豨之事,通过商贾之口,传入益国时,其人尚为昌虑长。但转念一想,其人既然为郡中推举为孝廉,这次往来寿光,只怕是履新。

亲眼看过后,虽说刘祈面容因行途晒黑,可一身气质,难以遮掩,翁尚暗道:好一个青年俊杰!

入内后,翁尚邀请刘祈于庭舍相坐。

只是寒暄一刻钟时间,刘祈便直接开口说道了其间情况。

如他与王楷,于途中所商议,一是借粮,二是他打算借人!

以请翁氏调动,借粮是打算解得寿光城危局后,维持民心稳定。

人手不够,借人则是为了解决危机。

翁尚听罢,沉默许久,这才回道:“刘县君之借粮,即是为乡地处事,我与族中商议,翁氏若有,在保留族中所需罢,必会全力拿出。

至于人手,这两年来,不少族人南下避祸,男丁日少……”

王楷发现大舅翁有推脱之意,忙道:“大人当知,刘县君借人,只为羊装朝廷大军,虚张声势,以解决寿光城遭围势态,并无直接作战之意。

一切顺利,于各大户人马召集后,要不了两日,即能平安归来。

且如刘县君方才所言,若是寿光城持续被反民所为,州郡无动作,反民会折返,往博昌、利县一带袭扰,届时,我翁氏于乡地之所,势必会大受影响。

若是引起更大民乱,那将永无宁日。

翁氏于风暴之中心,或有倾覆之危。

此为外甥之见,还请大人明见!”

王楷丝毫不在意自家亲舅舅那越来越黑的脸,论起时局,他声音沉重。

此次民变,主因乃是灾荒引发而成,反民中,多数为妇孺老幼,若是知晓朝廷大军来剿灭,多会不战而逃。

刘祈打算以数百人,以旗帜伪装成千人之部,正是借助反民惧怕之心,也是他借人之因。

此计兵行险着,不得已而用之。

于此,王楷于坞堡外,在听得刘祈此办法后,却是赞不绝口。

翁尚瞥了眼外甥王楷,心叹一声,连他自小看大之外甥,也是胳膊肘往外拐,这刘希德果真有魅力。

接着他望向桉几处,坐姿笔直的刘祈,道:“这样罢!我翁氏能出百人,此亦为极限。

但如刘县君之保证,还望能将之皆数带回,此亦为我翁氏之仅有之安男丁也!”

刘祈心中一宽,起身一礼道:“但不负翁公托付!以翁公救得寿光城之恩义,祈且记下了!”

约定好后日一早,他会来接,即离开翁氏坞堡后,刘祈又同王楷,往寿光和益国各乡地内,其他几处豪族坞堡内拜访。

足足过去一日半。

刘祈于王楷协助下,再凭之信诺,共得九乡地,现留之十二大户豪族相助,共计召集六百人。

这六百人,于他安排下,各持旗帜刀剑,并以简单训练队列。

行进中,从数里外看去,宛若数千人马奔驰!

此亦是刘祈要之效果。

而于寿光城叛民,按照李展两日打探,不论离开之小部,继续围城欲攻取之人数,约有五千,且大部分如他预料,为老幼妇孺,这还是六日来,从临近乡地闻讯赶来后的叛民。

实以大多数叛民,往属北海国的巨县、平寿一带冲击,其目标,显然是郡治营陵,并未大规模向安乐郡转移,此亦使人能舒一口气。

于此背后,刘祈能感觉到,有一双无形双手,正推动流民南下,必然是死灰复燃之太平道!

即将众人召唤,六月二十九,也是刘祈来到寿光第四日。

综合局面判断,他亲临这数百人,以临时做之旗帜,风吹招展,从西北方向,缓慢向寿光城处移动。

实以诈兵之计,目的正是为了来兵围之反民看到,盼之主动退却。

寿光城,处于钜定湖西南三十里。

其城墙,如大汉诸多城池一般,土筑之,并不低矮。

即于景帝中元二年,城行以来,距今已有三百年历史。

城池上,孙观站在角楼处,眺望下方密密麻麻之叛民,亦或说是流民也罢,时以愁眉不展。

自他受刘祈命,先一步来此,已有二十余日。

二十日内,为刘祈提前嘱托,他以刘祈命令,使县寺协作,正巧招募有两百人之乡勇之部。

加上带来几十精锐,还有县城内的防御人马,合计有四百人,以做守卫,这还不算城内各大户手下之扈从。

于此,防卫县城绰绰有余。

他忧心的却是城内,粮食有限,知都昌民变后,拥挤入内之民众,可是不少,一旦反生动乱,不可想象。

此外, 因流民包围,城门难开,便是从城上以竹篮送人下去通风报信,亦难实行。

谁也不知道城外情况如何,县令刘祈一行人如何?

但孙观倒不担忧刘祈会于外遇到危险。

这是于昌虑时,县令刘祈带给所有部从,包括好友臧霸之感觉,即于困境前,其人总能寻到突破口,逢凶化吉,并于众人带来希望。

即见本地县尉胡旺走上,孙观前去相迎,重回角楼上方,忽见旁侧观察的亲兵丁谊,手舞足蹈道:

“孙都伯,快请看,下发流民开始噪乱了!

咦!北面有旗帜飘动,看人数不少,怕是有数千之众!

此定是县君使人来解围也!”

为您提供大神拾新的汉中祖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一百一十一章 解危(下)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