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笑笑说:“这块叫‘劝人种痘碑’,高33米,宽12米,碑额刻有二龙戏珠图案,公元1794年由驻藏大臣和琳撰立。相传乾隆期间西藏流行天花,致使很多人死亡。驻藏大臣和琳命人在藏北修房安置天花病人,使不少患者生返。和琳并劝令dai喇嘛和班禅拨口粮作为定例,随后立了这块’痘碑’。由于迷信的原因,百姓常用卵石敲砸,年深日久,现已遍体鳞伤,形成了许多臼形窝坑,致使文字大多损毁,难以辨认。”
老太太对这块碑也认识,难得。
不过既然来过一次,应该也听说过。
从这块石碑上可以看出,那时候的医学还是相当落后,天花差不多是一种不治之症,很多人只有凭借身体抵抗,能抵抗过去就抵抗过去,要么就只有死路一条。
当然,这不只是西藏,在很多地方都是这样。
“思佳,你不是来过一次吗?没听说过刚才我和老太太说的这些传说吗?”我奇怪地看着陈思佳问。
“都忘记了,那时候我忙着去买票,我妈站在这里,我估计她也是当时听人家讲的!”陈思佳看着老太太,想从老太太的口里得到印证。
可老太太没说话,这让陈思佳很失望。
为了转移陈思佳的注意力,我指着旁边枯萎的柳树说:“这就是著名的‘唐柳’,相传是文成公主将皇后在长安灞桥赐的柳枝带来西藏亲手种于大昭寺周围的,所以也称‘公主柳’;公主柳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尽管它现已枯萎,却依然为人们珍视。据传西藏原无柳树,而现在西藏各地的柳树都是从文成公主所带树苗而发展起来的。”
陈思佳和万胜男不约而同的看向柳树。
确实,我们现在看到在西藏的柳树,一改在中原看到的柳树那形态飘絮的娇媚,而虬曲盘结、芲劲有致,使然藏地刚美大气景色,增添一份柔情之美。
既然这样,那这公主柳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也是中原文化和西藏文化的交流。
万胜男和陈思佳都似乎若有所思。
我不知道她们在想什么,应该是想着公主柳的事情吧。
抬头看看坐东向西的大昭寺,我们清楚地看见大殿高4层,殿顶覆盖着独具一格的金顶;殿门边框上雕刻着莲花、飞天、禽兽,具有唐代建筑风格。
主殿二、三层檐下,有成排的木雕伏兽和狮身人面泥质的半圆雕塑。
我指着大殿说:“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关于这扁鼻子的狮身伏兽的故事。”
听我说又要讲故事,两人都向我投来了期待的目光。
我看看两人嘿嘿地笑了一下:“在大昭寺修建中松赞干布亲自挥斧上梁,惊动了九天之神纷纷前来助阵。一天,女仆送荼时见梁上梁下全是松赞干布,不禁大惊,连忙禀告赤尊公主。赤尊公主来到工地大喊‘赞普’,松赞干布闻声扭头下望,手中斧子不慎斜挥将承檐上面狮身伏兽的鼻梁给削平了,你们看看是不是这样?这个大昭寺的整个建筑飞檐雕兽雕刻精美,既保存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特点,叉融合了唐代建筑具有的浑厚古朴的风格。”
“这是巧合吧?”陈思佳将信将疑。
“我说你就是笨,信则有,不信则无,本来就是传说,传说的东西真的能有多少?”我哈哈地笑着说。
陈思佳的嘴巴嘟了一下:“你又取笑人家……”
听陈思佳这么一说,大家都笑了,笑得很开心。
我们在大昭寺正门右边买了票就随着人流进入到大昭寺。
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的天井式院落是藏传佛教中“格西”,也就是藏传佛教中的高级学位,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的产生地。
到了这里,陈思佳笑着说:“现在很多大学都可以读博士,而在古时候的西藏教徒,从这里出去的都应该是非常了不起的存在,他们肯定出去就是藏传佛教的高材生,专门搞佛学研究的,就算是当官,在藏佛教中肯定也会当大官!”
“你的比喻很形象!据说这里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地方,1409年黄教开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创立传昭大法会,并将之确立为藏传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动,从此黄教声名雀起。法会期间各大寺庙的僧人云集此院,观看被寺庙推选出的杰出僧人进行激烈的答辩,当然,他们答辩的内容和我们今天的论文答辩也有相似之处,可也不完全是,他们主要是辩经。”我指着这处天井似的院落说。
陈思佳听得很认真,不断地点着头。
院落东侧有数排酥油灯,白天也总是长明不灭。
我们往里走,酥油灯后面就是大昭寺主殿的正门,大昭寺最早的建筑都是从这个门开始的。
“听说外面的院子都是后来修建、扩充的,而我们在的这个主殿才是1300多年前的建筑。你们看,由于多年信徒的摩擦,门口的石头地板已经光亮如镜了。”我指着大殿正门前的石头对他们说。
“1300多年的时间,别说石头,就算是其他耐磨的材料都已经磨得不行了!还是这石头经得住磨!”老太太很感叹地说。
“我都能从这些石头上感受着浓浓的历史气息,还有一千多年来藏传佛教的影响,我似乎能感觉到每一个石头上都充满了信仰的力量……”陈思佳悠悠地说。
“是啊,一片土地的沧桑变迁可以是一部历史,一个民族的盛衰兴亡可以是一部历史,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可以是一部历史,一个人的酸甜苦辣可以是一部历史。历史可以很长很长,生命的旅途有多么漫长它就有多么漫长,人类的年龄有多么古老它就有多么古老;历史可以很大很大,世界有多么辽阔它就有多么辽阔,宇宙有多么浩瀚它就有多么浩瀚。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我们此时所看到的这些石头,不过是历史沉淀的积思而已!看着这些石头,我们可以在大脑中勾勒出很多片段,或许每个人的大脑中勾勒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可有一样一定相同,那就是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我跟着陈思佳的话说。
【作者题外话】:尊敬的读者朋友,感谢你一直以来的陪伴,感谢的鞭策和鼓舞,请你对我的书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吧,你的每一条建议都是我写好这的无限动力,你的每一个字都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我一定会努力把这写好,写出自己的思想!请赐予我金票和银票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