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八,自先秦时期开始,就是一种传统节日,中原人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燕国北方,也多少受中原文化影响,一大早,天蒙蒙亮,许多国人家里烧水做饭,忙碌着杀猪宰羊,忙活着对天地神灵、祖宗祠堂的祭祀。
这一日,也是燕王入冬之后,第一次召开朝会的日子。
朝会,在燕国历来并不如何庄重,因为六百年来,燕国没发生什么大事和变革,群臣固步自封,敷衍了事,朝会也议不出道理来,这次新燕王登基之后,曾规定三日一次朝会,但是最近半年内,燕王每次朝会,很少表态,反而太后垂帘听政比较多。
尤其是最近一两个月,朝会次数减少,太后以北方人爱猫冬、冰天雪地、国无紧事为由,减少了朝会次数,使群臣都放松了严谨之心,纪律性有些松散、懒惰性滋生。
可是今日,是由燕王亲自下发的诏令,定于腊武百官,觐见面圣。
广场上的文武官员们鱼贯而入,穿过汉白玉石铺砌成的甬道,进入宽敞的正乾大殿。
文武百官,在大殿内陆续站位,由于今日朝会比较隆重,人数也增多,内侍们手持会场序位号,指引着官员们整齐站好位置,文官有乐毅、剧辛、苏秦、苏厉、郭隗、顾彦章、杨延和、纪绛、徐渭公、张贽、白明易等政事堂、九卿三司衙等部门大员。
武官方面,枢密院的剧辛,与秦开、荆燕、姜雄武、罗成信、陆丁山、樊於商将军,占据了主要位置,宽袖深衣,绣着云纹的皂角袍,头发上挽插着木簪冠,很有战国时代服饰的气息。过了一刻,磬钟声响起,足履脚步声逐渐传来,有内侍宦官高声喏唱:“大王驾到,百官恭迎——”
“大王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足足近两百人,高呼万岁,跪拜燕王。
燕王辰凌步履如虎从龙,身姿如山似岳,走上君王宝座上,按椅部位有黄金镂刻而成,金光灿灿,气势十足,背后山河社稷图的石板,一种气吞山河的威势,他金刀跨马般正襟而坐,俯视群臣,平静道:“众卿平身!”
哗啦啦!
文武百官这时候起身,心中都有些纳罕,今日这等大会,太后竟然没有出现堂前,与每次朝会,太后垂帘听政,燕王沉默寡言的形势明显不同。
有一些敏感的官员,特别是久在朝堂的官员,心中都有一些惊讶,低着头间,目光快速回扫,与身边一些知近的官员,相互交换眼色,似乎都有些面面相觑,询问缘由。
从外地赶来的地方官吏,却是几个月来头一次上朝,反而很自然,没有察觉到什么异样,仍是一副热情高涨,精气神饱满的状态,能为上一次早朝。
辰凌目光凌厉,本身是武者,气血运行通畅,精气神本就很足,加上手握一国的生杀大权,担负社稷,拥有万民朝拜之姿,君临天下之势,扫过台阶下,文武百官的队列,那种凌冽慑人的气势,压得在场文武大员们,都一阵阵冷意,忍不住低着头,默默等着燕王旨意。
“今天似乎,情况不对劲。”一些文武官员,在这一刻,心生许多警惕,似乎察觉今日的燕王,与以往不同,沉寂几个月后,再次迸发出与复国时候那种锐气。
由于这几个月燕王沉默寡言,深入简出,燕国大事多有太后和几位重臣商议,因此使得一些朝堂大员们对燕王出现略微的轻视和失望,以为他登基为王后,沉溺于后宫佳丽,没有了英锐之气,一些官员甚至对变法也不看好了,毕竟国君都没了大志,变法必然会受阻失败,因此官员的外戚们得知消息后,便开始公然抗法,借助亲戚权势来以公谋私。
“让本官进去,本大人是宗正卿的侍郎。”
“你们拦下本官作甚,本官乃三司户部大员……”
“………”
辰凌皱眉问道:“殿外何人喧哗?”
有侍卫进殿抱拳道:“启禀大王,有六名官员,在宫门外迟到,被宫门侍卫拦截下来,但是自持身份,一路闯进来要当面觐见大王。”
辰凌冷冷一笑,哼道:“当这宫廷朝堂是什么地方?郭奉常,按照宫廷礼仪之法,在宫廷内喧哗追逐,行为不端,上朝迟到,该做如何惩罚?”
奉常乃九卿之首,掌管宗庙礼仪,不过是空职,尤其是变革中,实权很少了,郭隗道:“按照宫廷礼法,当先廷杖十下,然后视情节予以责罚。”
辰凌眉头一挑,沉静道:“如此大型朝会,提前三日通知,还能迟到,明显是藐视宫廷礼法,有轻君之嫌,来人,给寡人押下去,宫门外每人廷杖十下,一律官降一级,停职半月,处罚俸禄一个月,在家反省,写出深刻检讨檄文!”
“遵命!”大内侍卫转身出了大殿,旋即脚步声紧凑响起,十多名侍卫跟上去,直接按押住喧嚷着几名官员,不论身份,直接押出去执行宫罚之责。
殿内所有文武百官,在此刻心头莫名一紧,似乎察觉到了久不登朝的燕王,忽然发难,手段果断,似乎英气、锐气、魄力、胸襟、气势统统恢复在身,有些官员心中掠出一丝不安,也不知为何,总感觉浑身凉飕飕的,不敢抬头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