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皇帝盯上了日本(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作为一名文科生,虽然历史学的不行,但关于以前的大事件,朱见济却是知道不少的。

像郑和七下西洋,完全是一件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伟业。

比起西方的大航海早了几十年,其航行规模和船队配置,更是碾压整个时代,堪称同时期的“无敌舰队”!

奈何后面因为航海人才的缺乏,以及统治者的轻视,未曾让大明的足迹在海洋上持续更久,被西方人给后来居上了,以至于百年之后,一步慢,步步慢。

对此,朱见济必然是要做出改变的!

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海上的各种资料,把郑和遗留下的遗产全部接盘。

关于他手里的这本《郑和出使水程》,朱见济还记得它在后世的“传奇经历”——

这本记载了郑和一生心血的宝贵资料书,按理来说应当被后人珍而重之,好好保管的。

结果却被负责这事的刘大夏给付之一炬,彻底摧毁了!

而这人毁书的原因,只是因为他觉得“三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

这让当时有意清查旧档案的明宪宗感到非常无语,但他也没有太过在意此事,轻飘飘的将刘大夏放过了。

朱见济觉得,如果这姓刘的栽到自己手里,别说什么人才不人才的,最起码也得给他来个皇帝御脚猛踹心窝子,然后将人下诏狱等死的结局——

因为他把皇帝气到水肿!

大明好不容易打开的世界大门,就因为这个家伙的短视和自大,给“砰”的一声关上了!

还他妈理直气壮的给大门上了一把铁锁,拦着别人去打开!

这让大明此前的所有投入、以及未来可能的希望,全都被破坏了!

如果记录还在,大明对海洋的探索压力可以极大的减轻,指不定等哪天朝廷有钱了,会再弄一次下西洋,而不是一想到下海的庞大代价,就果断放弃。

好在一切还没有发生……

《永乐大典》还是完整的,朱见济已经命翰林院的学士们再将之抄录一份备用了,做好了多手准备。

《郑和出使水程》也是完好无损的,他没有遇到跟刘大夏一样坑后代的大傻逼。

朱见济特意擦了擦手,然后一边看书,一边对照地球仪,找出郑和曾经去过的地方。

以后,那些地方会成为大明的“自古以来”。

所以一点也不能漏下!

从东南亚到东非,这是大明船队在大海上的漫长旅程。

地球仪上面也被朱见济点出来了几十个红点,画出来了几条线路。

久久之后,他才呼出一口闷气。

“把这些东西收好备份,若是出了一点闪失,朕就唯你们是问!”

命人把书跟地球仪重新收起来,朱见济冷声吩咐下去。

“另外,告诉咸阳宫学堂的负责人,让他们着重教导学生,朕刚刚圈出来的地方都要让他们看书了解……”——

在没有新太子的情况下,作为东宫的咸阳宫,此时已经被朱见济改造成了宫内小学,不少有功匠户的子女都被他收了过来,当做未来的可用之人培养。

教学的过程,都是按照后世的法子来的!

朱见济刚才可不是随手涂鸦,他是真的在认真做笔记,看以大明的积累,能最快开拓到海洋的哪个角落。

最方便的自然是日本和朝鲜。

作为中国长久以来的邻邦,这两个地方都属于大中华文化圈,三方间都还算了解,特别是朝鲜,更是大明的孝子贤孙。

自打大明出兵打击了瓦剌,使得朝鲜不用再受其遏制后,这个小国更是每年准时准点的来朝拜上供,还企图给刚登基未成年的皇帝送上他们国内精挑细选出的“美女”,通过美人计来舔好大明爸爸。

这当然被朱见济拒绝了。

不是说他不好色——

毕竟以古代的年龄标准算,再过个两三年,朱见济完全可以行人事,为皇家开枝散叶了,提前几年为自己准备干员也不算什么。

先帝留下的无数操典还等着他继承发扬呢!

但要知道,太宗皇帝在时,就曾经对朝鲜使臣吩咐过,让他们不要再送“美女”了,他们那儿小地方出产的马不好骑,还有点丑。

如此,审美要求更高,不能委屈自己的朱见济更不可能接受棒子国的人了,哪怕是给他当洗脚婢也不行!

什么,裤子一脱灯一灭就能凑合?

放屁!

都成皇帝了,他还用凑合?!

朝鲜自然也很委屈,但还是听话的没有再供奉“美女”过来。

朱见济觉得,如果他提出要和朝鲜通商,对方应该不会拒绝,还会很乐意的对自己打开国门。

至于能吃下朝鲜的多少市场,从那儿掏出多少钱,就得看大明商人自己的本事了。

朝鲜与大明之间的陆路不好走,但海上商路却很通畅。

此前到手的三条海路,便是的分别通往朝鲜、日本和越南的。

这也是朱见济为大明最先预订下的海贸目标。

之前还有点担心能不能一帆风顺,谁让除了朝鲜,去日本和越南的航道都挺长的,而日本也是三者中,大明海商最少跑的地方。

现在却是放下了心,彻底决定出海远行了。

因为……

大明的国库又要空虚了。

按照老朱同志制定的收税方法,在明初一切机构还在正常运行的时候,税收都只能算是“够用”。

毕竟老朱是个节俭惯了的人,他并不喜欢把一大堆钱扔在国库里不用,看着它受潮发霉。

而在这个“够用”里,只包括了朝廷给官员发工资、给宗室发禄米等等,没有对每年可能遇到的天灾后赈济百姓、修复河堤等等事情进行概括。

估计老朱自己也没有料到,百年时间内,大明就会迎来天灾频繁的小冰河期,还有他那削藩后被当猪养起来的子孙繁衍膨胀速度。

所以即便朱见济当政后,一直念叨着“祖宗成法”,恢复了不少太祖时期的管理办法,甚至还提高了商税,重查田户,去掉底层宗室这个负担……

还是没能把各种坑拿钱补起来。

更重要的是,对比起太祖的统治情况,他手下还有一个新的巨大吞金兽——

军队!

卫所制度正常的时候,军队花费的确不需要朝廷多费心思,足以让朱太祖极为自豪自己的安排。

可现在卫所制不是崩坏了嘛!

将士的花销从他们自费转移到了朝廷上,给国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但朱见济不可能放弃募兵制的好处。

为了保障军队的战斗力和执行力,给将士发钱是必须的!

不然,崇祯和君士坦丁十一世会手拉手,半夜入梦跟他谈心的!

虽然没有把所有的卫所都废除,不需要朝廷承担全部花费,可这支出压力还是很大的。

张凤今年递上的财政报表,军政方面的支出占比越来越高。

朱见济非常需要开辟新的财源!

他把前些年剩下的钱投入了修复龙江造船厂和新建天津港上,就是为了去日本做准备。

因为经过多番对比,朱见济发现,只有在日本,才有让大明谋取暴利的机会!

朝鲜那边自称“小中华”,国家的文化、政治发展比起日本,是更完善的。

它和大明差不多同一时间迎来太平之景,到现在国内情况也慢慢固化,各个利益网上,自有地头蛇盘踞,没多少赚钱的空间让大明去插手。

要想从他们那儿大把的赚钱,大明还得在先期投入更大的力气,去打破朝鲜的稳定,没有空间创造空间。

而日本那边,有赖于后世对方强大的“文化输出”,导致历史不行的朱见济都对他们遍布村长混战的“战国时代”颇有印象。

大明迎来了乾圣元年,

日本那边,此时应该……已经打成一片了吧?